腹痛难耐?中医教你如何处理
点击次数:949

      

        腹痛在发作时疼痛难忍,即便吃了止痛药也不是长久之计。其实,中医治疗腹痛是有优势的。这种疼痛多是因脏腑气血不和,最终以平滑肌痉挛的形式造成腹痛。通过中医治疗,调理阴阳,气血通调,自然就不会出现痉挛疼痛。

 

中医分证论治

 

1.寒邪内阻(寒实腹痛)  

主症:腹痛急迫剧烈,遇寒痛甚,得温痛减,形寒肢冷,大便秘结或溏薄,苔白,脉弦紧。

治法:温中散寒  行气止痛。

方药:良附丸合附子理中丸 

高良姜 香附 附子(制),党参,白术(炒),干姜(温中),甘草

         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 

高良姜 香附 乌药  陈皮  苏叶  干姜(温中)

如手足逆冷、腹中冷痛、身体尽痛,为内外皆寒,宜用乌头桂枝汤以散内外之寒。

如腹中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为寒邪上逆,宜附子粳米汤,以温中降逆。

 

2.湿热壅滞(实热腹痛)

主症:腹部胀满,疼痛拒按,大便秘结或溏滞不爽;身热渴饮,小便短赤,舌质红,苔焦黄起刺或黄腻,脉滑数或沉实有力。

治法:通腑泄热。

方药:大承气汤加味 

大黄6g,芒硝15g,枳实10g,厚朴6g* 3付

 

 3.饮食停滞(食积腹痛)

主症:腹痛胀满,嗳腐吞酸,疼痛拒按;厌食泛呕,痛而欲泻,泻后痛减,或大便秘结,舌苔腻,脉滑实。

治法:消食导滞。

方药:轻证用保和丸,重证用枳实导滞丸。

 

4. 气机郁滞(气滞腹痛)

主症:腹痛,胀闷不舒,攻窜不定,痛引少腹,得嗳气则痛减,遇恼怒则加剧,苔薄,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柴胡、枳壳、香附、陈皮、  白芍、甘草、  川芎

 

5.瘀血阻滞(瘀血腹痛)

主症:腹痛较剧,痛如针刺,部位固定,拒按,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

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方药:少腹逐瘀汤加减。

当归9克  川芎6克  赤芍6克  蒲黄9克   五灵脂(炒)6克  延胡索3克  没药(研)6克   小茴香(炒)7粒 干姜(炒)0.6克  官桂3克

膈下逐瘀汤

当归9克  川芎6  赤芍6克    桃仁(研泥)9克   花9克  灵脂6克(炒)延胡索3克  丹皮6克   乌药6克  香附4.5克  枳壳4.5克   甘草9克

 

6.中脏虚寒(虚寒腹痛)

主症:腹痛绵绵,时作时休,喜温喜按,饥饿劳累后加重,得食休息后减轻,便溏,面色少华,神疲乏力,气短、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细或沉细。

治法: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方药:小建中汤加味。

 

7.虫扰腹痛

主症:脐周腹痛,时作时止。喜温喜按,胃脘嘈杂,心烦喜呕,甚或吐虫、便虫、腹中虫瘕。

治法:驱除蛔虫,调理脾胃。

方药:宜先用乌梅丸安蛔定痛ˎ再用大承气汤。

       若虫结成团,腑气闭结,症见腹部攻撑作痛,呕吐,便秘,矢气,并有虫瘕,苔薄腻或黄腻,脉弦,宜通里攻下,用大承气汤加减。

       若腹痛下利、肢冷脉迟者,为脾肾阳虚,可用附子理中汤。若腹痛兼见呕不能食、肢冷脉微者,此阴寒较甚,可用大建中汤。

 

 

声明

本文仅是科普文

不作为您就医的决定依据

具体事宜请谨遵医嘱

 

关注微信公众号:yljt202107,观看更多中医教授教学视频。

时间:2022-10-14
我要报名
学习登录
证书查询

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