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3月12日,新华社受权全文播发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3月11日表决通过了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批准了这个报告。
此次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到,继续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不断优化完善防控措施,加强口岸城市疫情防控,加大对病毒变异的研究和防范力度,加快新型疫苗和特效药物研发,持续做好疫苗接种工作,更好发挥中医药独特作用,科学精准处置局部疫情,保持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疫情期间,中国中医药学对新冠病情的研究一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治疗新冠疫情中发挥中医药疗效好、副作用少的优势和特色,中医药治疗率达100%,中医药学的成绩是全国人民有目共睹。
在抗疫实战中,中医药的独特作用已经得到验证,但中医药发展仍面临传承不足、创新不够的挑战,如果能从制度上、体制上、机制上把中医药融入传染病防治体系,将更好地推动中医药发展。改革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分别再提高30元和5元,推动基本医保省级统筹
二、推进卫生健康体系建设
持续推进健康中国行动,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深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创新医防协同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处置和物资保障体系,建立稳定的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机制。
三、落实和完善乡村医生待遇保障与激励政策
农村地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中发挥了重要网底作用,促进了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的提高,但也存在数量相对不足、学历水平偏低、待遇保障较差等问题。要落实和完善待遇保障与激励政策,吸引优秀人才到乡村从医,稳定乡村医生队伍
四、建立健全门诊共济保障机制
逐步将门诊费用纳入统筹基金报销,完善短缺药品保供稳价机制,采取把更多慢性病、常见病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纳入集中带量采购等办法,进一步明显降低患者医药负担
五、坚持中西医并重,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
规范医疗机构收费和服务,继续帮扶因疫情遇困的医疗机构,补齐妇幼儿科、精神卫生、老年医学等服务短板。支持社会办医,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规范发展,推进卫生健康体系建设。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扩大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加强全科医生和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提升县级医疗服务能力,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坚持中西医并重,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支持社会办医,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规范发展。强化食品药品疫苗监管。优化预约诊疗等便民措施,努力让大病、急难病患者尽早得到治疗